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福州调研,探讨城市排水防涝创新模式,并鼓励全国推广福州的成功经验。福州通过
联排联调机制和智慧平台,有效提升了排水防涝能力,面对极端天气时更具应对能力。

7月1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带领团队来到福州,实地考察了福州市的排水防涝工作,并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倪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调研中,倪虹实地察看了福州市斗门调蓄池,详细了解了设施运行情况。斗门调蓄池是福州城市排水防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地下调蓄池和地上公交停车库的设计,有效解决了空间利用和防涝问题。倪虹指出,城市排水防涝要尊重自然、顺应规律,利用地下空间调蓄雨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此外,福建省在福州和漳州建设了排水防涝应急救援基地,具备救援培训、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倪虹一行还参观了福州市城市排水应急救援中心,观摩了应急抽排和防汛演练。福州市通过创新体制,整合涉水机构,成立联排联调中心,有效提升了排水防涝的应急处置能力,面对极端天气时更具应对能力。
福州在城市排水防涝方面的创新实践无疑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联排联调机制和智慧平台的建设,福州市大大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面对台风和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时表现出色。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城市的防涝能力,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创新体制机制、借助科技手段,是进一步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方向。尤其在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福州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其他城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借鉴福州的做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排水防涝体系。
与此同时,福州市还注重公众参与和科普教育,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了市民的防灾意识。这种全面、多层次的防涝体系建设思路,值得全国推广。特别是在防汛形势严峻的当前,福州的经验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应对能力,也为全国城市的防涝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