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从全球实践经验看城市更新更优解。福州近年来积极推进城市更新,通过
旧城改造、完善居住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福道、民主村社区等项目为例,展现了福州市在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幸福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断更新的城市面貌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为居民创造了更美好的生活。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福州人总爱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福州作为“千园之城”,绿色景观随处可见。比如,那条由森林步道和河岸步道组成的福道,就先后获得了“国际建筑奖”和“人类城市设计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成了福州市民的幸福之道。作为可持续发展城市中的佼佼者,福州在2023年还荣获了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福建福州城市一角。
让人很难想象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福州的居民人均住房和绿化等指标都长期低于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旧城改造成了当时市委书记习近平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992年1月24日,他在《福建日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处理好城市建设中八个关系》,提出要“上档次、上水平,改造一片、成功一片,与今后的发展相配套”。习近平明确指出,旧城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安置好百姓,特别是贫困的百姓。改造后的住宅要具备一定的标准,功能要齐全,特别是要有卫生间,让老百姓不再需要在外面洗澡、拎着马桶出门。
旧城改造确实让福州市民看到了城市的变化,但资金有限,如何平衡棚屋改造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成了决策者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三个结合”的构想:旧城改造与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住房制度改革相结合、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即便他后来到省里工作,依然牵挂着福州棚屋区的百姓,多次走进棚屋改造现场,并承诺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福州苍霞调研棚屋区改造事宜,并和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
在福州,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旧城改造。就拿民主村社区来说,这个老小区的房龄超过70年,过去这里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环境脏乱。2022年初,民主村社区启动了更新项目,通过“留、改、拆、增”的方式,既保留了历史印记,又完善了居住功能,将居民的需求清单变为幸福账单,成为城市更新的一个生动样板。如今,老旧居民楼焕然一新,街巷道路整齐有序,社区食堂经济实惠,居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民主村社区入口处,以集装箱为载体打造的餐饮集聚区。
“小编点评”:
福州的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改造了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通过旧城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福州的城市更新项目展现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旧城改造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下的需求,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从福道这样的小项目到民主村社区的整体更新,这些努力都在不断提升福州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尤为重要,他们不仅提供了资金和政策支持,还积极与居民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改造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的“三个结合”理念,为福州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指导方向,即旧城改造与土地、住房、金融制度改革相结合。这种综合性的改革思路,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福州的城市更新项目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还让福州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