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连日来,海都报推出“守护母亲河·直击猪场污染”系列重磅报道,既曝光猪场污水直排污染,督促各方全力整治,又推介生态养猪的好方法、好点子,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和职能部门良性互动。不少市民读者致电点赞,称赞“保护生态安全,海都一直走在前列”。
程女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就以省会福州为例,记者了解到,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中心不断扩大,福州的养猪场越搬越远,从二环到了三环,又到了闽侯、永泰、连江及晋安区一带。
“猪场似乎越搬越远,但污染源并未明显消除。”业内人士李先生就认为,不少猪场其实是搬至闽江福州段上游、大樟溪沿线或晋安区北峰山区,污水经江河支流或山涧小溪,终还是流入闽江。
“猪场整治,要防止猪场向小流域或江河支流的上游迁移。”李先生说道。
整治猪场污染,媒体作用不可缺
“守护母亲河·直击猪场污染”系列报道推出以来,海都报与政府部门良性互动,取得良好效果。
6月6日,本报曝光双龙村养猪场污染,当天,省环保厅厅长朱华迅速组织省市两级环保执法人员奔赴现场调查。
6月8日,省农业厅和福州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这个猪场调查,并督促当地政府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6月10日,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一行调研福州大气、水污染防治,针对海都报近期报道的猪场污染问题,现场办公督促整改,强调着力解决市民关心的环保问题。
许多市民认为,去年以来,我省对生猪养殖面源污染的整治力度很大,但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不够的,仍需要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不排除仍然有小养殖场存在,有些养殖场,有时也会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进行违规排污。”市民吴女士认为,这些时候,媒体的监督作用就特别重要,可以与政府形成合力,“媒体作用不可缺少”。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