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村民陈依桂是清代帝师陈宝琛的后裔,他家的小院有古道、泊岸等历史遗迹,还有珍贵的古树名木,今年2月,福州媒体曾以《三代接力斥巨资祖宅变身生态园》为题进行了报道。
历史遗迹后的“挣扎”
福州仓山螺洲生态园面临“强拆”命运,村民质疑有悖于法
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村民陈依桂是清代帝师陈宝琛的后裔,他家的小院有古道、泊岸等历史遗迹,还有珍贵的古树名木,今年2月,福州媒体曾以《三代接力斥巨资祖宅变身生态园》为题进行了报道。而如今,这个由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挂牌的“螺江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就要面临被强拆的命运。日前,记者深入当地采访这起事件。
在螺洲(螺江)生态园现场,记者看到,园内有编号为闽A00236的二级保护古树名木荔枝树;有一块刻有“螺水朝字”、“青峰拱秀”书法约长2米多的石碑;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石板桥横卧溪畔,据考证,这曾是螺州千年沧桑的古道;园内还有一棵300多年历史的“螺仙树”,是螺江古渡的泊船绑绳树。陈依桂含泪告诉记者:“这个小院是三代人的经营与心血,如今要被强拆了,我觉得愧对先人。”
陈依桂称,早在29年前,他的父亲就立下规矩,这处祖宅不能拿来办厂赚钱,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处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这些年,陈依桂一边修缮保护好祖宅内存有的古道、泊岸、石碑桥等历史遗址,一边种树养鱼搞起了立体生态养殖。“父亲生前的嘱咐,我一刻未敢忘。生态园常常接待小学生成批次参观,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我倍感欣喜。这里甚至接待了台湾来的孩子们,成为了两岸交流的一个平台。”陈依桂说。
记者了解到,螺州镇店前村人杰地灵,作为清代帝师的故乡,数十年来每年都有不少海外赤子到这里寻根祭祖。为了保护这里的历史遗迹和发展生态产业,2009年在螺州镇政府、店前村委会的批文支持下,陈依桂办起生态园(休闲园)并由仓山区工商局颁发了执照,如今这里还建有一座四层高的台湾接待站。
获悉这个生态园将被拆迁,台湾福州乡亲联谊会、同乡会纷纷致函给福州市和仓山区政府,呼吁保留这个生态园,保住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福州市台办在给福州市规划局和仓山区政府的函件中指出,这里是末代皇帝帝师陈宝琛历史文化研究会所在地,是两岸同胞交流场所,望能从对台工作大局出发,调整规划图加以保住。闽江学院教授陈庆武告诉记者:“螺江生态园里几处历史遗迹,很珍贵很罕见,极具历史价值,应予保留不可搬迁。”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